中國首個沉浸式達摩石窟光影藝術館坐落于南京幕府山,將數字藝術與禪宗文化相結合,創(chuàng)意性采用AIGC、裸眼3D、投影、燈光等技術,依托達摩古洞景區(qū)文旅場景和獨特的石窟載體,通過演繹禪宗中國化歷程,打造一個集文化、旅游、生態(tài)、科技、美學為一體的智慧光影藝術空間。
一葦渡達摩石窟光影藝術館航拍圖
一葦渡達摩石窟光影藝術館導覽圖
于長江邊、幕府山中,聽一段關于達摩的傳奇故事,尋一份獨屬金陵的風雅記憶,看一座山谷里的光影藝術展覽館,賞一場驚艷歷史的六朝美學盛宴,渡一段穿越千年時空的石窟光影藝術之旅。
一葦渡達摩石窟光影藝術館戶外廣場日間
項目文旅載體為2016年幕府山礦坑修復期,由孫家彬教授設計百余尊形態(tài)各異的達摩塑像,恢復重建的禪宗文化主題“百態(tài)達摩”石窟。2023年,依托此文旅場景上下兩層1786平方米空間,由眾多藝術家共同創(chuàng)作,一層演繹區(qū)和互動區(qū)、二層探索空間的沉浸式游覽線路設置,以通俗易懂的光影語言呈現(xiàn)“百變達摩”,再現(xiàn)“一葦渡江”、“達摩東來”、“梁武辯佛”等傳奇故事。
一葦渡達摩石窟光影藝術館戶外廣場夜間
相傳,達摩抵達金陵,因與梁武帝主張不同便決定離去。梁武帝得知后率文武百官騎騾追趕。到幕府山前,見兩山忽合,一行人被阻,是為“夾騾峰”。達摩見有人追來,就折葦化舟,飄然過江,這便是“一葦渡江”的由來。
游客進入石窟第一空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超300平方米,雙側、頂面皆石窟空間,一段12分鐘光影故事,以這個凹凸不平的石窟為天然舞臺幕布載體,沉浸式光影技術,完美演繹了達摩東來、梁武辯佛、一葦渡江的故事傳說。
在這里,觀眾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與石碑互動;填寫信息后放飛代表美好愿望和祝福的孔明燈。
巨幅達摩呈現(xiàn)空間采用原洞窟30米挑高穹頂特點,通過“長江之水天上來”、“百態(tài)達摩洞窟幻化”、“24米數字達摩站像渡江” 三個視覺場景故事,以及裸眼3D,石窟虛擬壁畫變換等,巧妙依托石窟石壁呈現(xiàn)出了一個美輪美奐的光影視效,讓游客的視覺沉浸式體驗到達峰值。
通過人機交互體驗,再現(xiàn)渡江后的達摩,以杖點石、遂涌清泉的神奇故事。此處通過新科技技術,為游客營造了一個沉浸式互動體驗,游客站立特定位置,喚醒新場景,增加新奇特感受。
此處通過圓鏡載體講述達摩故事、萬花筒面壁交互空間、煙霧激光線條等空間、載體和內容,向游客呈現(xiàn)出一個藝術交互體驗空間。
此處傳承中式浪漫和禪意,通過AIGC技術運用,喚醒每個人心中的光和浪漫趣味,讓游客在觀影的過程中參與互動,增強虛擬現(xiàn)實體驗感。
星河萬象,永無止境,通過光影技術打造宇宙空間,讓游客沉浸在探索宇宙之廣袤,星河無垠之中,營造人與宇宙溝通的哲思。
光從天上來,幻化成一縷不斷變換的光線,時而包圍著游客,時而游走變換,此處營造日月之光,沖破紀元為游客而來,增強游客交互、拍照沉浸式體驗感。
繁花似錦的線條通過光影投射在石壁上,每一個符號花紋,都代表了一段故事、一個期望、一個智慧的誕生,此處通過光影呈現(xiàn)效果,增強游客對于知識和想象力的探索。
“一葦渡”是一場沉浸式東方美學視覺盛宴。在藝術內容創(chuàng)作上,沉浸式光影故事的核心定位在達摩與長江的關系上,以“渡”為主題切入點,形成“渡人”“渡己”“渡江”三個內容層次。具象成三個影片畫面篇章:“達摩東來”“梁武辨佛”“一葦渡江”,近60分鐘氣勢恢宏的視覺畫面中,既有傳統(tǒng)六朝美學色彩艷麗的呈現(xiàn)、又有現(xiàn)代線條變換的賽博朋克風、更有松綠、群青、嫣紅、青冥、石蜜、檎丹、茈藐等多種中國傳統(tǒng)色多角度多層次使用,從美學和藝術角度集中向游客展示一個充滿東方美學的光影藝術空間。
在藝術視覺創(chuàng)作上,充分體現(xiàn)科技美學和中國禪文化的深度交融。運用大量凹凸起伏的石塊組成了畫面介質主體,借鑒中國傳統(tǒng)美術的藝術效果,使視效畫面和石窟環(huán)境深度融合,結合3D光影和視覺動效,讓每一幅影片畫面華麗生動,為游客觀眾帶來一場沉浸式視聽盛宴。近30米的穹頂使洞內的音場宛如一座音樂廳,可謂自然與高科技的巧妙結合。在達摩形象的詮釋中,有別于傳統(tǒng)達摩,保留適當美型、趣味和儒雅灑脫,構建更符合年輕受眾的審美需求的形象。
免責聲明:本文圖文素材來源于藝術plus科技,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本文作者或提供稿件商家聯(lián)系。如涉及到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